
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呂佳彤)為促進小麥抗旱節水品種的推廣應用,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主辦,陜西省寶雞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寶雞市陳倉區農業農村局、陜西九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小麥抗旱節水品種現場考察暨研討會6月17日在寶雞市陳倉區賈村鎮鄭家山村召開。

“中麥36”是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享譽國內外的小麥節水抗旱研究專家、博士生導師景蕊蓮老師及其團隊經多年潛心研究選育而成,2018年通過國審,審定編號:國審麥20180064,由陜西九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全國獨家生產經營。

2018年寶雞秋播至2019年4月底,受秋冬春三季連旱,有效降雨稀少,相當一部分旱地麥田枯死絕收。在這種特殊氣候條件下,“中麥36”在寶雞市扶風縣、千陽縣、麟游縣、隴縣等地區表現出越冬安全,長勢良好的特點,其抗旱性較當地同類旱地品種突出,具有群體合理,植株長相青秀,莖葉綠色干凈,綜合抗病性強等優勢;特別是在寶雞扶風縣實收產量達到了1100斤以上,在千陽、麟游多地示范田平均畝產達到900斤以上,表現出了“災年不減產,豐年更高產”的特點。

活動當天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組織了現場實收,專家組對寶雞市陳倉區賈村鎮“中麥36”600畝高產示范田進行現場實收測產,用聯合收割機隨機收獲3塊樣方,合計實收面積8.094畝,加權平均后折合畝產540.31公斤。

現場專家一致認為,在本年度小麥生長期間遭遇近60年來罕見持續干旱的情況下,“中麥36”的抗旱性能表現突出,豐產性和穩產性良好,且耐病性強,株型緊湊,中早熟,灌漿快,落黃好。實收結果也證實了中麥36適宜在我省類似生態區旱地推廣種植,對促進我省糧食增產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有著重要意義。